《精神病患者》
◎譯 名 驚魂記/精神病患者/觸目驚心/精神病人
◎片 名 Psycho
◎年 代 1960
◎國 家 美國
◎類 別 懸疑/恐怖
◎語 言 英語
◎字 幕 中英雙字幕
◎上映日期 1960-06-16(紐約首映) / 1960-09-08(美國)
◎豆瓣評分 8.8/10 from 65061 users
◎IMDb評分 8.5/10 from 425,681 users
◎文件格式 x264 + ACC
◎視頻尺寸 1280 x 720
◎文件大小 1378MB
◎片 長 109分鐘
◎導 演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Alfred Hitchcock
◎主 演 珍妮特·利 Janet Leigh 安東尼·博金斯 Anthony Perkins
維拉·邁爾斯 Vera Miles 馬丁·鮑爾薩姆 Martin Balsam
約翰·加文 John Gavin 弗蘭克·艾伯森 Frank Albertson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Alfred Hitchcock 約翰·麥克因泰 John McIntire
◎簡 介
Marion(珍妮特·利 Janet Leigh 飾)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上班,每天中午都急匆匆地與男友幽會,然而男友卻因為推說沒錢給前妻贍養費而遲遲不肯離婚。這天Marion要替老板存進4萬美元進銀行,一時沖動之下她決定攜款潛逃。沿途她換車后又遇下雨,身心備受煎熬的她見 到路邊有一家貝茲汽車旅館,便決定留下過夜。
貝茲汽車旅館的老板Norman(安東尼·博金斯 Anthony Perkins 飾)是個個性良善的青年,只是面對房間中的母親十分敬畏。Marion只想趕緊度過今晚,然而在她淋浴時被恐怖殺害。
Marion的妹妹Lila(維拉·邁爾斯 Vera Miles 飾)一路追蹤失蹤的姐姐過來,也住進了貝茲汽車旅館,私家偵探Milton則幫助Lila將目標鎖定在Norman身上。一切都似乎與Norman的母親有關,那控制著兒子的母親,到底是何方神圣?
◎拍攝花絮
·希區柯克用化名僅以9000美元就買下了小說的版權。
·在《西北偏北》、《迷魂記》兩部成本較高的彩色片之后,希區柯克率其電視制作班底用極低的成本拍攝了這部黑白恐怖片。按希區柯克本人的說法是,他是不想此片顯得過于血腥暴力(眾所周知的浴室一段),而且想看看一部成本低廉的黑白電影會不會賣座。
·希區柯克制作的這部《精神病患者》只花費了80萬美元,而首次公映之后很快就贏利了1500萬美元。
·有趣的是希區柯克在拍攝影片時自己也在創造懸念。他要全體制作人員宣誓對劇情及故事的結局嚴格保密,絕不泄漏任何細節。此外,他還煞有介事地聘請了“母親”的扮演者,并對外宣布了幾位候選者的名單,實際上在劇本中根本沒有“母親”一角的場面。
·浴室殺人一場戲的高潮部分只有45秒,而希區柯克卻花了差不多7天的時間來拍攝,攝影機的移位達60次之多。
·珍妮特·李回憶說,在拍攝《精神病患者》時,為了實驗劇中的尸體夠不夠嚇人,希區柯克干脆拿珍妮特當起了試驗品。有時李在吃完午飯后推門走進化妝室,會發現坐在她椅子上的是一具可怕的“僵尸”。珍妮特·李說:“希區柯克會根據我每次尖叫的恐懼程度來決定究竟用哪一具假人來做尸體?!?/span>
·希區柯克支付給安東尼·珀金斯的片酬為4萬美元,這也正是瑪麗亞從公司偷去的巨款數額。
·希區柯克偏愛金發美女,他曾說過:“金發美女最適合被謀殺!想像一下,鮮紅的血從她雪白的肌膚上流下來,襯著閃亮的金發是多么美阿!”此片中被殺掉的珍妮特·李當然也是金發。
◎幕后制作
關于電影
《精神病患者》可謂懸念大師希區柯克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之作,這部空前成功的恐怖電影技巧大膽、畫面驚人,即使在數十年后謀殺與血腥的場面仍嚇得觀眾心驚肉跳。
這部現代恐怖片之母拍攝時成本很低,拍攝時間也很短,改編自勞勃·柏洛區(Robert Bloch)的小說,約瑟夫·史蒂法諾(Joseph Stefano)編劇,由希區柯克以純熟的蒙太奇技巧游刃有余地操縱觀眾情緒,從而完成了一次完全意義上的純電影表達。希區柯克拋棄了以前自己電影中已為人所熟知的一些套路,真正做到了完全通過視覺、而非劇情去刺激觀眾。片中的“浴室殺人”場面已成影史上的經典畫面,共歷時48秒,由78個快速切換的鏡頭組成,盡管連一個刀刺入人體的血腥畫面都沒有,但其恐怖效果卻因蒙太奇、場面調度、節奏、燈光及音響手法的綜合運用而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境界。希區柯克的對這一場景的要求是:“揮砍,用刀猛砍,刀就像要撕碎銀幕,沖出電影。”這種“逼真的恐怖”留給觀眾無盡的想象空間,正如希區柯克所認為的那樣:“最緊張的不是那些惡心的死法,而是在人死之前醞釀的氣氛?!?/span>
導演
“希區柯克”這一名字可謂懸疑驚悚的代名詞,代表了一種電影手法的精神;正是這位舉世公認的恐怖大師發明了“驚悚文藝類影片”(the thriller genre)這一電影類型。
希區柯克一生導演、監制了59部電影,300多部連續劇,絕大多數以緊張、焦慮、窺視欲、恐懼等人性的陰暗面為敘事主題,并熟練地將性感、懸疑、幽默融合于一體。希區柯克執導影片的最終目標是展現出人性最深層的恐怖和最異常的思想,因此與現代恐怖片不同,希區柯克的影片可稱為驚悚片,所有的恐怖都在人與人之間存在和發生著,沒有扭曲變形血流成河等令人作嘔的畫面,完全以精巧的情節安排和演員的卓越發揮取勝。
希區柯克1889年生于倫敦經營蔬菜批發的普通人家,1920年進入電影界,在經歷了字幕設計、美術導演、編輯等工作后,于1926年導演了第一部懸疑影片《寄信人》,建立了在英國電影界的地位。1934年的《暗殺者之家》、1936年的《三十九級臺階》讓希區柯克享有了國際名聲。1940年,第一部好萊塢作品《蝴蝶夢》勇奪奧斯卡最佳作品獎,接著又拍攝了間諜劇《海外特派員》、心理懸疑片《斷崖》和精神分析片《愛德華大夫》。1946年,希區柯克拍攝了這一時期的總結性作品《美人計》。
50年代,希區柯克在在藝術性和娛樂性上齊頭并進,并在攝影技術上不斷試驗,拍出了《電話謀殺案》、《后窗》、《捉賊記》、《眩暈》、《西北偏北》等一系列優秀作品。1960年,希區柯克向新的恐怖挑戰,以詭異的題材、意外的故事情節、低預算的黑白制作拍出了一部讓全世界驚悚的《精神病患者》,從而使該片成為希區柯克電影生涯的一個里程碑。當時法國新浪潮的導演們或多或少都受到希區柯克的影響,新浪潮的大師們給予了他最高的評價:他就是電影。
希區柯克在生前即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導演之一,曾在1968年獲特殊奧斯卡獎,同年獲美國導演協會格里菲斯獎。為了表彰他對電影藝術作出的突出貢獻,1979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授予其終身成就獎。1980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封他為爵士,同年4月29日在洛杉磯去世。
演員
《精神病患者》培養出來一男一女兩個全球級別明星,即珍妮特·李 (Janet Leigh)和安東尼·珀金斯。
珍妮特·李生于1927年,1947年同米高梅公司簽約,出演了一些青春洋溢的少女角色,1951年與同為演員的托尼·寇蒂斯(《熱情似火》)結婚后開始演繹成熟女人的角色。后由于在奧遜·威爾斯的《歷劫佳人》和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中的出色表現而晉身一線女星,尤其是《精神病患者》更為其贏得當年的金球獎影后和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1999年,珍妮特·李得到法國政府頒予藝人的最高榮譽“藝術與文學司令”。珍妮特·李曾說過,在拍攝淋浴被殺的經典場面時,希區柯克剪接了70個不同角度的鏡頭來表達死前的恐懼感,而當她在戲院看罷那場戲后竟感到毛骨悚然,自此之后她再也不敢淋浴了。據悉,李在該片的片酬只有2.5萬美元,而此后也一直改用浴缸浸浴。此外,該片中的恐懼表情也被英國電影雜志《TotalFilm》評為歷史上最經典的死亡鏡頭。
《精神病患者》還捧紅了男星安東尼·珀金斯,并使其所飾演的角色諾曼·貝茨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美國著名演員安東尼·珀金斯(1932—1992)生于紐約,早在大學時代即熱衷于表演,一次在百老匯演出時被大導演威廉·惠勒看中,穗請他與著名影星賈利·古柏合演《友好的勸說》,此片獲六項奧斯卡獎提名。此后他在希區柯克導演的《精神病患者》中演繹了一位具有雙重性格的年輕人,奠定了其在影壇的地位,從此馳騁影壇30年之久。在大西洋兩岸,他主演了《孤獨的人》、《綠廈》、《審判》、《巴黎戰火》等片。
配樂
此片的配樂也居功甚偉,伯納德·赫爾曼(Bernard Herrmann)為《精神病患者》專門配器的刺銳弦樂也對烘托電影的緊張氣氛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浴室被殺的場面中,刀刀看似都切入瑪麗亞的肉體,其實一刀也沒有,其出色的效果完全依靠的是凌厲快速的剪接、多角度的鏡頭,此外最大的功臣莫過于伯納德·赫爾曼的配樂,極為尖銳刺耳,不斷重復的小提琴尖刻的聲響幾乎能將人的皮肉切開。希區柯克原本在這一段打算不使用額外的音響效果,但在聽了赫爾曼的演奏之后立即改變了主意。
* 鏈接轉載:https://www.dy2018.com/i/97244.html
復制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