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
◎譯 名 歌聲伴我心(港)/唱詩班男孩/The Chorus
◎片 名 Les choristes
◎年 代 2004
◎產 地 法國/瑞士/德國
◎類 別 劇情/音樂
◎語 言 法語
◎字 幕 中文字幕
◎上映日期 2004-10-16(中國大陸)/2004-03-17(法國)
◎豆瓣評分 9.3/10 from 940765 users
◎IMDb評分 7.9/10 from 56354 users
◎文件格式 x264 + ACC
◎視頻尺寸 1280 x 720
◎文件大小 889 MB
◎片 長 97 Mins
◎導 演 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主 演 熱拉爾·朱尼奧 弗朗索瓦·貝萊昂 凱德·麥拉德 讓-保羅·博奈雷 瑪麗·布奈爾 讓-巴蒂斯特·莫尼耶 馬科森斯·珀林 格雷戈里·加迪諾爾 托馬斯·布倫門塔爾 西里爾·伯爾尼科特 西蒙·法戈特 泰奧杜爾·卡雷-卡賽尼 菲利普·杜·詹納蘭德 埃里克·德斯瑪萊茨 狄迪爾·弗拉蒙 雅克·貝漢
◎標 簽 電影天堂|經典電影|法國|瑞士|德國|2004|TOP250部經典電影|TOP250之NO.15|劇情|音樂
◎簡 介
1999年,一切的開端是一位躺在沙發上休息的老人,名叫莫翰奇,他是一位大樂團的指揮,他接到了母親去世的電話而回到了故鄉,當天晚上,有位五十多年沒見面的朋友貝比諾帶了一張相片、一本日記來找他。
那是五十年前,他們還在同一家育兒院時的故事……。
1949年音樂家克萊蒙·馬修,在歷經挫折放棄了個人的音樂理想,誓言永遠放棄作曲,來到一所育兒院做代課老師。他對他在學校的職位感到有點不安,而他的前任在臨走前秀出身上的傷口并警告他,因為在學校里的學生們,多數都是問題學生。剛到的第一天為他開門的親切神父兼工友,便被學生的報復刺傷臉部。克萊蒙發現,哈善院長及其他老師們對學生的管制非常嚴厲,而這種管理制度并沒有起到太好的效果。于是馬修開始用音樂試圖來接觸學生們,他打破誓言重新拿起了空白樂譜創作,組織學生們建立合唱團。孩子們開始喜歡了歌唱,并一同克服學校領導層給合唱團帶來的困難。
然而事情并不順利,馬修趁院長外出開會,私自帶領合唱團到戶外游玩時,校園被一個誤會偷竊近十萬法郎而遭移送警局的男孩子放了火,馬修也因此被解雇,但學校的孩子卻和老師難舍難分。
◎獲獎情況
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2005)
最佳外語片(提名) 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最佳原創歌曲(提名) 布魯諾·庫萊斯/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第62屆金球獎(2005)
電影類 最佳外語片(提名)
第5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2005)
電影獎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菲利普·洛佩斯-屈瓦爾/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電影獎 最佳非英語片(提名) 雅克·貝漢/Arthur Cohn/Nicolas Mauvernay/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電影獎 最佳原創音樂(提名) 布魯諾·庫萊斯
◎電影講堂
飾演馬修老師的杰拉爾·朱諾同時擔任該片的制作人。他為了出錢投資該片抵押了在巴黎的公寓。最終通過賣座他拿到了500萬歐元的報酬,這讓他成為2004年法國收入最高的演員。
該片監制雅克·佩蘭的兒子Maxence是首度參與電影演出,他在片中扮演主角好友Pepinot的童年。
影片劇本靈感自1945年的音樂片《關夜鶯的籠子》,導演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亞7、8歲時看過這部電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和雅克·貝漢一起合作的都是他的老搭檔。該片也是克里斯·巴哈蒂一鳴驚人的導演處女作。巴哈蒂涉足影界之前,曾擔任10年以上的音樂制作人,這使他在該片中對音樂的把握爐火純青。
巴哈提亞希望找一位真正的唱詩班男孩演繹皮埃爾。他與制片人游遍全國,終于在位于里昂斯的圣馬克學校兒童合唱團中發現了十二歲的尚-巴堤·莫里耶,邀請他試鏡后,立刻鎖定他是最佳人選。
挑選片中其它合唱團成員時,巴哈提亞也不想起用專業的兒童演員,他透過工作人員從拍攝場地附近的小學及初中找來二千名有潛質的兒童試鏡,最終挑出了65名8至13歲、沒有演戲經驗但自然率性的孩子。
導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早在2002年9月電影開拍前9個月,就開始與Coulais制作該片的音樂部份,巴哈提亞希望盡量避免出現一般兒童合唱團的感覺,唱著圣誕頌歌似的傳統歌曲,他要求音樂充滿強勁的感覺,而且要差不多全部都是原創,最終他們二人為電影合力創作了多首歌曲。
◎影片評價
天籟一般的童聲,是最接近上帝的存在。
《放牛班的春天》這樣的劇情堪稱法國版的“麻辣教師”;主題結構并不算新鮮,卻把輕松逗趣、溫馨可愛推到極致,并體現了對教師的尊重以及對問題學生的關懷,喚起了人們心靈的共鳴;該片沒有美女、沒有暴力、沒有動作、沒有太多商業元素,該片如一股清流,用最古典的技法說出了一則最純真的故事,將長期被“電影機器”圍攻的觀眾心靈徹底清洗了一番。
影片在音樂之外的其他方面俱表現出色,尤其是對節奏和整體基調的把握非常純熟,一點也不像初次出手的作品。片中共出現三首完整的插曲,都是抒情柔緩的優美之作,分別對應故事敘述的時間與節氣,從寒冬到初夏,也逐步反映音樂漸漸融化孩子們冰封的心靈,影片的整體情緒也隨之漸趨歡快明朗。
* 鏈接轉載:https://www.dy2018.com/i/95211.html
復制成功
×